欢迎您光临南平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网站!http://www.www.lymhs.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bet365取款 >> 参政议政 >> 调查研究 >> 浏览文章
2007年南平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17日  点击:次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2007年,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经济总量逐步扩大,规模实力日益增强;品牌作用逐渐凸显,竞争能力大幅提高;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参与社会活动日趋活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8.5亿元,增长26.7%,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29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1.08%,比增35.9%全市首批31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24家,全市30家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13家,超亿元民营企业32家,其中2家民营企业产值超10亿元。全市民营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3.6,比全市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数高出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4%,比全市企业资产负债率低3个百分点。全市个私企业5.11万户,入库税收27.17亿元,占总入库税收的70.23%,比增41.5%。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各种增长指标都是近年来增幅最快,可以说民营经济已成为海西绿色腹地跃升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从软、硬环境上下手,不断加大投入,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基础设施,精简办事流程,转变机关形象,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在硬环境建设上,随着沿江快速通道、高速公路网络、铁路改线等项目的实施和建设,我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全市打造68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27.75平方公里,园区内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和税利已占全市的四成以上,安置的劳动力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的一半,工业园区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同时,强化四项机制改善软环境建设。一是政策支持机制。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三份助推我市工业发展的文件,精简了一系列审批程序,取消了工业项目的所有市级行政收费,出台了33项优惠政策,为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二是政企互动机制。由市长龚清概亲自倡导建立政企互动机制,龚市长与相关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每半年参加一次工商联会议,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座谈,通报经济发展形式,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加强了中心城市中小企业联动服务机制建设,使之成为政企沟通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重要平台。三是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供需对接会,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二是强化部门服务,政府各部门主动为民营企业发展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投资大、产业拉动力强、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率高的重大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三是强化人才服务,联合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发动110家民营企业提供6740个就业岗位,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新评出299中位初级经济师和工程师四是表彰激励机制。市政府首次表彰45家南平市“明星民营企业”;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表彰16名非公经济“党建之友”;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联合表彰25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在市人大、政协换届中,我市分别有48位民营企业家当选市三届人大代表、有70位民营企业家被聘为三届市政协委员,比上届增加了7%我市还在《闽北日报》、南平市电视台中开辟“民企风采录”,集中展现民营企业家在参与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的新贡献、新业绩和新风采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私企增长较快,规模逐步扩大。全市私营企业7701户,增加633户,增长8.96%;注册资本190.4亿元,增加41.42亿元,增长27.8%;投资人数21486人,增加1239人,增长6%。私营企业中有限公司5427户,占实有户数的70%,占注册资本的93%。实有私营有限公司比上年增加637户,增长2.23%;注册资本178.16亿元,增长26.7%(详见表一)。私营有限公司中企业集团12户,增加2户。

表一:2007年各类型私营企业发展比照表

项目

有限公司

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股份公司

户数

雇工

人数

注册

资本

(亿)

户数

雇工

人数

注册

资本

户数

雇工

人数

注册

资本

户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本

2006年

4790

55356

138.4

1730

16398

7.32

546

5385

3.04

2

12

0.25

增减量

637

7580

39.8

1

234

1.18

-6

241

0.36

1

12

0.10

变化率%

13.3

13.7

28.8

0.06

1.42

16

-1.09

4.47

11.8

50

100

40

2、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均衡,城镇优势明显。全市建筑业发展迅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依然增长较快。建筑业实有384户,增长12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有523户,增加112户,增加316户,增长27.3%;制造业2802户,增加212户,增长8.2%;批发零售业有1656户,增加135户,增长8.87%。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1户,减少20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3户,减少3户(详见表二)。私营企业城镇实有户数超过农村实有户数近四倍,城镇私营企业实有6131户,增加669户,增长12.25%;城镇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是农村的3.9倍,注册资本161.10亿元,增加37.3亿元,增长30%;农村私营企业只有1517户,还减少89户,下降5.5%,注册资本25.18亿元,增加4.13亿元,增长16.4%。

表二:2006--2007年度行业分布情况比照

                                               单位:户

   

2006

2007

增减率%

农林牧渔业

378

404

6.88

采矿业

120

130

0.83

制造业

2590

2802

8.19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

454

468

3

建筑业

168

384

128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155

175

12.9

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

358

384

7.3

批发和零售业

1521

1656

8.87

住宿和餐饮业

165

186

12.7

房地产业

220

275

2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11

523

27.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31

211

-8.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

13

1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6

53

-5.4

其他行业

230

230

0

3、品牌建设逐年加强,科技发展更加重视。全市民营企业拥有4件“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中国出口名牌”、 48件“福建省著名商标”、 34个“福建名牌产品”、 120件“闽北知名商标”。全市已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业中试基地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633家,新发展60家,科工贸收入达55亿元;新增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至此全市省级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从2001年的10家增加到2007年的49家。

4、外贸出口稳步增长,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0家,可比口径合同外资6.88亿美元。全市进出口总额6.26亿美元,比增20.30%。全市有出口业绩的企业224家,比增31家,其中,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3家,比增4家;出口百万美元以上企业83家,比增10家。生产企业出口首次突破4000万美元,出口大户南孚电池出口4150万美元,比增1169万美元。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竹木制品出口6254万美元,同比下降16.5%,减少出口1236万美元;纺织服装出口同比下降10.24%,减少出口646万美元。

5、新农村建设踊跃参与,社会贡献持续增强。市工商联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发起“企联百村”活动,组织民营企业与百家建制村结成共建对子,为结对村帮带一个生产项目、帮定一个发展规划、帮建一个活动场所、帮用一批剩余劳力、帮抚一批特困农户。引导民营企业的人才、智力和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实现企业发展与乡村共促双赢。据统计,全市有497家民营企业与10个县(市、区)79个乡镇265个村结对,帮助发展生产项目203个,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86.54万元,捐款198.62万元帮助29个村兴建活动场所,吸纳农村剩余劳力1.52万人,捐建3所希望小学,成立3个助学基金会,为农村慈善公益事业、扶贫助困、兴教助学达捐资1697万元。同时,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也成为了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和社会捐赠的重要来源。民营企业家仅为筹备中的市慈善总会就认捐1406万元,其中福建圣农集团董事长傅光明个人捐款1000万元。

三、发展前景和压力

面临的机遇和优势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推进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的关键一年。新形势、新任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1、经济发展大环境进一步向好。年初的雪灾对民营企业总体发展影响不大,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仍旧较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绿色腹地建设深入推进,企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国家对福建各项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我市与周边地区的产业、交通、市场、口岸等方面的协作更加密切,有利于全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2、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浦南高速公路将于年底建成通车,武邵高速公路已全线开工,宁武、松建、龙浦高速公路今年将开工建设,将有利于我市与长三角的产业对接。500千伏南平输变电工程已于去年底开工,今年还将建成一批220千伏、110千伏重点输变电项目。我市正加快推进闽北高速公路网、中心城市交通网建设,改造提升现有铁路,扩容升级武夷山机场,构建闽北与全国各大区域的发达的立体交通网。随着这些事关闽北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市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将逐步显现。

     3、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市正处在蓄势发展到跃升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政策、交通、信息、金融、技术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市政府持续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每年实施四个一批工业项目,这些项目为工业增长提供了存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去年重新修订加快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制订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和推进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将建成市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4、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闽北产业集中区、中心城市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三大核心组团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推进,制约企业发展的空间瓶颈逐步得到突破。三大组团正在抓紧标准厂房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直通条件。一批重点成长型企业、新增长点项目扩张发展的用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发展中的空间集中度、产业集中度和行业关联度问题将逐步得到有效克服和解决。

     存在的困难和压力:去年,我市根据发展实际,及时调整了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但宏观经济形势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使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

    1、产业政策调控从紧、压力加大。国家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结束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使中小企业更明显感到资金紧张的压力,而我市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因此面临的困难和形式更加严峻。国家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扩张,控制两高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易引起贸易磨擦的商品出口退税,这对我市纺织服装、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节能减排要求更高、压力加大。国家已将节能减排任务作为经济发展的硬指标,节约资源已成为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按照我市十一五年度节能目标要求,今年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要达到4.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要分别下降和减少1.97%和0.67%,工业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实现更快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性调整优化的挑战。

3、产业集聚程度较低,结构不尽合理。我市工业结构以竹木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电线电缆等传统产业加工业为主,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大半壁江山,而软件信息、生物医药、动漫创意等高新技术产业十分薄弱。各县(市、区)产业比较单一,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低、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我市南孚、太阳电缆、嘉联化工、浦城正大等作为各条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和行业中的“单打冠军”,未能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同类或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太少,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够长,集群效应不明显。如纺织服装业多为来料加工,辅料配套生产空白;电线电缆业、汽车配件业多为中下游产品的生产,上游产品很少。

      四、主要建议

1、更新观念,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不仅要认清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更要增强信心、快马加鞭自奋蹄。政府要加强宣传与引导,彻底破除“等、靠、要”思想,克服保守思想和小农意识,树立做大、做强、做优的理念,营造全社会“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从传统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化,加强企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建设,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真正将企业做实、做大、做久、保持可持续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缓解融资难题。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缩减了银行贷款总量,加大融资成本,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政府要引导民营企业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风险,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鼓励和引进民资、外资组建多层次、不同类型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担保资金来源,增强信用担保机构实力。探索建立财政对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在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或企业技改专项资金中,适当考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运作或补偿。积极培育民营企业上市后备资源,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提供指导和服务,加快一批具备行业优势和市场占有率的民营企业上市步伐。

3、注重科技创新,加快品牌建设。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完善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同行业技术前沿为目标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健全和扩大技术市场和服务市场,把政府有关部门、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品牌建设实施规划,在“十一五”期末规模以上的企业都要至少拥有一个品牌产品;要对民营企业申请专利、商标、品牌工作给予帮助支持,提供更便捷的程序和更高效的服务;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管理和维护,加大宣传投入,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监测系统,防范他人抢注等侵权行为发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4、引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提升。要引导相同、相关、相近企业向园区集聚,建立资源性加工企业的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新上企业的零星布点。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开展项目,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向专、特、精、新、细拓展,提升产业的整体档次和发展水平。我市的竹木加工、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应给予重点扶持,成为优势品牌和支柱产业。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行业标准、产品标准,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如圣农集团所创的“圣农模式”就被作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

5、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要做到政策上更优惠,环境上更宽松,管理上更科学,服务上更周到。一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正面宣传,集中展示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的突出贡献,营造非公经济人士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文环境氛围。建议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每年开展一次闽北工业企业100强评选、每二年一次纳税模范企业评选,每三年评选一次绿色腹地建设突出贡献奖。二要加强宏观引导。建议由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牵头,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广泛征求在我市投资创业的民营经济人士的意见,制订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动态统计和分析,根据形势要求,及时调整政策,引导民营经济规范有序发展。三要改进政府监管。一方面,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狠抓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损害民营企业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起集管理、服务、协调为一体的工作机制,有效地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查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和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条: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
下一条:2009年福建省工商联调研工作会议在漳州召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图片新闻 | 领导信箱 | 留言反馈 | 投诉举报 | 建言献策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bet365取款 闽ICP备08105964号
地址:南平市人民路196号 邮编:353000 电话:0599-8858729
网址:http://www.www.lymhs.com 邮箱:npsgs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