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缺时代的结束,农产品的比拼日趋白热化。就以茶叶为例,这个较早触摸国际市场的产品,比拼从未消停。在拼杀中,“普洱茶”拼出了大品牌、大产业;“西湖龙井”比出了老品牌的实力;“铁观音”也在比拼中拼出了功底,扩大了规模、擦亮了招牌。
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早在上世纪欧盟就设立了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继而,日本推出了肯定列表法,如同跨栏比赛一样,“栏杆”一个接着一个。我省茶叶企业也在“跨栏”中不断完善与修正,最大限度地跟上国际标准化的鼓点。当前,笔者发现,凡是被国际茶商“相中”的茶园都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意味着,茶叶的比拼,其实就是“生态”的比拼。
有人说,生态就是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存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态度。生态,不是一个局限的概念,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既是一个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公民道德。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因而,我们应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着力抓好三手:强化生态责任;倡导生态道德;努力普及生态知识。要坚持生态为人民、生态靠人民的方略,使生态成果由人民共享,生态成效让人民检验。
当然,生态的比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把生态的比拼干得有声有色,显出成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