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要求,圣农集团与光泽县中坊村结成企村结对帮扶,在多年企村互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帮扶方案,建立齐抓共管、企村(农)双赢机制,从而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村民就业上着力。2003年,中坊村中坊一组村民彭志文进入圣农集团宰杀一厂上班,成为一名产业工人。1年后,他的妻子、儿子、儿媳也先后进入集团,全家都成为圣农员工。
谈起14年来全家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彭志文充满感激之情地说,是圣农集团给了他从农民到工人角色转变的机会,给了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大舞台。
“在圣农集团工作,我们觉得很幸福、很快乐,这里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工资及时发放,从不欠薪,福利也好。”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圣农集团34年如一日地立农村、干农业、带农民,始终致力于解决闽北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
集团产业项目一投产,傅光明董事长首先想到的是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坊村农民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农民由于缺乏技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和脱贫压力,该怎么样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只要是中坊村农民来公司求职,公司一律录取,培训上岗后还缴纳五险一金。” 傅光明董事长如是说。
在他的亲自部署和严格督促下,公司500多个生产基地有序安排中坊村等地的农民特别是家庭贫困的农民参加培训上岗,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带领他们增收脱贫。
以前,中坊村极度贫困。后来,随着圣农集团的崛起,集团在中坊村陆续建设4个宰杀厂、5个熟食品厂和恒冰物流公司等配套生产单位,总投资超过40亿。中坊村作为集团总部所在地,也是企村结对帮扶村,优先受益于圣农产业集群建设。栋栋现代化的工厂就建在家门口,中坊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集团就业,占劳动力总数的70% 。
产业带动上发力。产业集群建设中,公司因地制宜,优先利用中坊村的荒地、劣地、山地、空地和不成片无法耕种的零碎用地,把饲养场建在远离居民区的乡村山坳中,使偏远山区抛荒闲置的土地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目前,中坊村一千多亩土地出让给圣农集团做为产业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数百万元。近百亩土地租用给集团,每亩租金1000斤干谷,集团按国家价格收购,每年土地租金收入十多万元。
圣农集团产业集群还带动了中坊村运输、餐饮、房屋出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70%中坊村农民通过产业集群转化为产业化工人,其余30%农民也依托产业集群,在服务业、种植业等方面脱贫致富,村里二、三产业蓬勃发展。运输业发展迅速,有10名专线司机跑运输,人平均年收入达7万元;餐饮服务业高度发达,新增5家超市、15家食品店和15家菜馆、早餐店,菜馆、早餐店店主每年户均新增10万元收入;房屋出租业火爆,80余户村民出租住房,每户每年租金收入在5000-10000元。
此外,为了解决中坊村年纪大的农民在家散养猪牛,不仅效益差,还污染环境的老大难问题,圣农集团帮扶中坊村成立中坊吉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从此,年纪大的农民安心在家种菜,集团免费提供有机肥,合作社年销售额超过60万元。
技能培训上合力。圣农集团不遗余力地进行员工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中坊村两委也配合集团,积极动员、发动刚入职的农民参加技能培训。
集团培训形式多、渠道广,有以老带新的岗前、岗中培训,有企校合作的技校培训,有人社局组织的技能晋级培训,有大师工作室的带徒培训,有按季度开展的岗位技能竞赛等。光泽县人社局特意在圣农设“实训基地”,开设了禽类饲养、禽类屠宰和熟食品加工、汽车维修等培训专业。集团还有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升的待遇跟进,如中级工每月50元,高级工每月100元,高级技师每月300元,每季度岗位技能竞赛,拿头等奖者既有几百元奖金,还可提拔为班长。据不完全统计,集团每年对家住中坊村员工的培训超过600人次。
公益慈善上助力。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中坊村村容村貌建设一直踯蹰不前。集团帮扶中坊村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出资600多万元新建村部大楼、农民俱乐部、休闲公园。过去,乡村沙石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给当地父老乡亲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集团帮扶后极大地改善了中坊村的基础设施,毗临中坊村的四车道公路实现“白改黑”,绿化带四季常绿、季季有花,安装美观的路灯,实施亮化工程,村民夜晚的文化生活被一盏盏路灯点亮。
集团还深入推进“文化乡村”建设,让朱子文化进乡村。在村里建立“四上墙,树四榜”道德传播阵地: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上墙,二是道德“四榜”(乡贤榜,好人榜,功德榜,成才榜)进村上墙,三是朱子文化进村上墙,四是《乡规民约》进村上墙。集团注重智力扶贫,扶贫对象从贫困家庭拓展到家庭子女身上。积极赞助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为学校捐赠书籍,捐建 “圣农希望学校”,完善硬软件设备,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环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圣农集团情系故里、脱贫攻坚的善举不胜枚举,深深地感动了中坊村的父老乡亲……(陈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