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松溪县潘墩村岭池,看到路上一车车的毛竹正要运往外地去销售。“现在路宽多了,虽然拓宽的部分还是土路,但我们的车终于可以过去了,再也不用担心毛竹卖不出去了。”潘国平说。
松溪县潘墩村岭池是松溪边远山区的一座小山村,村庄现有52户人家,人口也仅有300多人,当地村民以种植毛芋、毛竹、水稻等农作物为生,由于原有的水泥路长1300米,宽只有3.5米,每次两车相向碰面就无法经过,通行条件相对滞后,道路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道路太窄,每到农作物收成时,外地货车都无法进来,农产品无法销往外地,这可是愁坏了我们农民兄弟。”该村村委会主任潘佐勇说。
家乡的路况,也让在外经商的蔡代寿看在眼里。“我去年中秋节回来,看到邻居那么好的毛芋居然卖不出,心里真是不好受。”,2017年10月份一次回家,蔡代寿看着这些毛竹卖不出去,这些都触动了他的心,心里开始了他振兴家乡路的想法。
“我那天晚上一直睡不着,我在想我应该怎样帮助村民把道路拓宽到6米。” 蔡代寿说。在外经商多年的他,告诉记者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在收看了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宣讲后,再次点燃了他内心振兴乡村的家乡情怀。“就这么定了,我要帮助村民脱贫。”经过了良久思考,他把自己存多年的钱全部拿出来数一数,可是还缺一部分,蔡代寿就跟妻子讲起他的想法,决定出资10万元用于拓宽潘墩村岭池的水泥路,没想到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妻子支持的。妻子表示当即拿出4万元帮助他。
可是,修这条路预计资金要100多万,缺口这么大怎么办?蔡代寿一下子忧愁了起来。于是他想到了在厦门经商同村的蔡代旺、蔡代斌,“我们都来想想办法,村里的路就是咱们村民兄弟的脱贫路,你们看看能出多少是多少。”“我们响应你,各自10万”蔡代旺、蔡代斌异口同声说道。同样表示将慷慨相助各出资10万元用于改善家乡的道路。
“我们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这里就是我们的根,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修路。”蔡代旺说。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修路的队伍中来,他们三人还积极发动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截至目前已经有70个村民纷纷捐款,参与其中。由于拓宽修路会占用到一部分村民的稻田,村民不仅没有阻挠修路,还自愿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来。“村里的路要是宽了,我们出行也方便,我应该尽力帮忙。”村民老潘说。“好,老潘,我代表大家感谢你们的深明大义。”蔡代寿三人开心说道。
不仅如此,蔡代寿还充分利用留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力量,盘活土地294亩,下一步还将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帮忙研讨该村的土壤、气候等,把荒废的田利用起来,搞养殖业,或者种植有经济价值、可持续发展的农作物,进一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我相信道路今年11月份修好后,有很多在外工作的村民都愿意回来,村子的路会更宽,村子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蔡代寿说,现在虽然距离修路的资金还有很大缺口,等日后筹到更多资金,再将这条路拓宽到6米为止,再建一些花圃。
得知村民不等不靠、自发集资修路后,松溪工商联、交通等有关部门也表示将进一步帮助该村村民改善交通,让这条振兴路尽早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