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蓉(邵武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邵武市非公有制经济兴起于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壮大于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加,涌现出不少骨干企业,目前,非公工业企业已成为牵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一支劲旅,并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大民众财富、推进新农村建设、贡献公益事业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发展热潮,如何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邵武实现跃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期,市工商联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初探。
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来抓,发挥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截止2006年底,全市非公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44%。规模工业中非公工业比重达60.6%,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全市非公经济上缴税收约占市财政总收入的70%,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65%。
2、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06年,全市新增非公规模工业企业41家,目前,全市非公规模工业企业达106家(扣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占全市规模企业的86%,其中500-1000万元39家,1000-5000万元53家,5000万元-1亿元 9家,1亿元以上的5家。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0.3亿元,增长55.7%;实现税收9629 万元,增长85.9%。
3、就业渠道不断拓展。据调查,2006年,全市60%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被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吸纳和安置,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2006年,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43380人。
二、我市非公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先天不足。邵武市非公工业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形成,一是原国有企业改制后创建的企业,二是招商引资引进的外资企业,三是私人创建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都存在“三个不足”:一是资金不足;二是产品创新不足;三是人才不足。同时存在着“三个较低”:一是产业层次较低;二是管理水平较低;三是品牌文化较低。总体来说企业处于摸索和创新阶段,大都属于原料初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利润低,融资难,筹资渠道主要还是靠自有资金,其次是银行贷款,扩大规模难。
群龙无首。邵武市中小企业行业种类较多,群龙起舞,但群龙无首。一是行业无首,中介组织职能不完善,多数行业未成立行业协会,即使有行业协会的组织也都属于松散型,年终开开会,握握手。行业内部缺乏规范的自律管理措施,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配套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密切,最后形成行业内部“打麻将”格局,盯死上家,看死下家;你也吃不饱,他也吃不好;销售时相互压价,采购时相互抬价;竞争中过分依赖价格因素,而不是在更新观念、改进管理、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如我市的笋制品行业,竹木制品行业。二是品牌无首,我市各行业没有国家级驰名品牌,产品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上游企业多,下游企业少;资源浪费多,综合利用少。基本处于无品牌单打独斗状况,如我市的食用菌生产、竹木加工、清水笋生产等,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拼搏了十几年基本上还是在原地踏步,创不出名牌。
粗放经营。邵武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粗放经营,表现在:一是人才管理上,只重视短期利益不重视长远发展;只重于使用不重于培养;只重于奴才不重于人才。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现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部分企业主仍采用作坊式、家族式、封闭式管理,缺乏优秀人才,培养不出好的管理团队。二是物质管理上,资源是企业的命根子,企业对资源投入少,只重于消耗不重于培育,大材小用,优材劣用。三是科技管理上,高科技企业凤毛麟角,粗加工与落后技术型企业遍地开花,产品生命力短。比如竹木制品业采用传统的漂白技术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只有35%,采用高科技“竹木透心漂白”技术,产品合格率能达到78%,生产的产品成色均匀,经济效益高,市场面宽。四是市场培育上,我市无专业工业品批发市场,更无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零部件批发市场。
疏远政府。企业把政府当婆婆只是“管卡要”,你办企业我发照,你经营我收税,你违规我处罚,没有改婆媳关系为主人与公仆关系。部门职责相互交叉,企业感觉所有的部门都可以管我,在生产经营中疲于应付。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不公平现象,缺乏一视同仁,公开透明不够。同样的事情按照公开的规章制度没法办成,但是通过关系熟人或领导打招呼却可以变通的办,使政策制度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三、建议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进邵武发展的一支主力军,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的重点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业链,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也在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发展的快慢。要进一步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非公经济发展是企业主自己的事的观念,树立扶持非公经济就是促进发展的观念,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归并部门职能,整合资源,统一协调指挥,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行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市工商联,切实发挥政府“加强联系指导、制定发展计划、研究政策措施、协调各方关系、帮助企业发展”的职能作用。
(二)增强服务,营造和谐政企关系。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营造和谐的政企关系,积极改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方式。要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进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主动帮助非公工业企业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实现政策优惠最大化,政策享受最大化。要完善服务机制,制定具体的帮扶服务措施,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企业办证审批实效。建立市领导和部门挂重点企业制度,参照市领导挂项的办法,形成“服务制度化、帮扶具体化、联系经常化”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中介辅导”,加快引导、推动非公工业企业发展。
建好基地。我市五大产业中,化工、林产加工、食品加工均立足我市资源,三大产业的做大、做强、做久,有赖于资源的优先发展,因此建好基地尤为重要。一要合理规划,把乡村建成产业发展原料基地,把乡镇工业平台建成原料初加工基地。把市工业平台建成产品精加工基地。二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因地制宜,扩大发展竹木,果蔬,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种植业。三要规模发展,不管发展什么原料基地都要上规模。走规模化发展路子。四要农企合力,坚持群众集资投劳为主,龙头企业资助或联营办基地。
培育市场。加大产业发展必须加大相应的市场建设,要努力创建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现货交易、系列产品展示和商贸配套服务中心为 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市场。通过规划专业市场,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工贸企业、物流业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市场,通过共同参与、联合开发、先建后租、订单商业地产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解决市场招商的后顾之忧,加快市场建设。
扶持龙头。行业龙头企业不是从头做到尾、包打天下的大而全,而是与本地众多中小配套企业形成互补,中小企业做零件,龙头企业搞总装,中小企业搞制造,龙头企业建网络、打品牌。要出台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去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建设有效的销售网络,打造全国全省知名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非公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要鼓励推动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努力争创名牌产品。要鼓励非公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中介。要促进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的发育,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会计评估、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整顿中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要切实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重点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以集体的力量加强自律,进行同行业整合,协调行业内部事务,健全行规行约,规范行业市场和竞争,维护行业利益,共同开拓市场,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产业链的建设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拓宽渠道,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一方面要进一步密切银企之间的关系,引导金融部门把非公经济纳入服务支持的重点范围,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加大对非公经济的贷款份额提供更多的金融信贷产品。要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途径和方式,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成立担保机构或建立同行业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的担保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非公经济业主的金融知识教育,增强金融意识和知识,提高自我融资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私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资信水平,为顺利融资提供良好的自身条件。同时要积极引进更多的金融企业参与我市的信贷市场竞争,增强全市信贷的活跃度和高效率。
(五)注重宣传,激发民企创业激情。宣传舆论部门要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变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偏见和模糊认识,提升非公制经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增强非公经济经营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非公经济的发展中。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和表彰非公有制经济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等,改善非公经济人士的形象,增强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和尊重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使非公有制经济在人们的理解和赞赏中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对纳税多、贡献大的民营企业政府应继续给予重奖,增强民企做大做强的决心。
课题负责:易蓉
执笔: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