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简政放权成绩单为啥仍`不解渴'”,读后颇有同感。
文章指出,2014年召开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在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地晒出了权力事项精简的成绩单,一些省份权力清单减掉了七成。但新华社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百姓、企业、办事不方便、不满意的的状况仍广泛存在。此文不粉饰、不闪烁其词,一语言中,在一些基层,简政放权,下放的权力含金量低,不少优惠难落地,让政策更多地停留在文件里、会议中、口头上。
一边是企业“嗷嗷待哺”,政策落实难,贷款难、融资难……,一边是一些基层官员不作为,让利好的政策明珠暗投,对一些事关重大的民生项目推进缓慢。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简政放权喊了这么多年,在一些基层,企业仍然“洛阳纸贵”,生存不易,企业仍然在倚窗乞雨……,这就是一些基层的现状。
政策与落实,“落差”很大,让我们看到在一些基层政策环境生态让人堪忧。中央、国务院、省上接二连三的出台那么多的利好政策,但到基层却层层打折,到后来政策变成了兑现不了的“白条”。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如果仍然让那些庸官、懒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仍然逍遥自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就难以被激发。要破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最近,我们高兴地看到,建瓯市对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打出了“组合拳”。一组数据显示,建瓯市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发现“庸、懒、散”问题17个、问责19人,对存在“庸、懒、散”问题的54个单位,予以全市通报。对“庸、懒、散”问题整治动了真格,初见端倪,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到了整改的实效。正像新华社文章最后指出的那样“政策千万条,市场主体和百姓感受不到的都是白条”。
不管是政治上的“白条”,还是经济上的“白条”,都让老百姓深恶痛绝,都严重地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期待“白条”减少,庸政、懒政现象消除。(林益清)